願景、目標與策略
2020年9月,研華運作2025願景工作坊並訂定2025年願景宣言,其中ESG即為其中一項重要願景。研華ESG願景宣言:「重視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議題;落實利他共益,成為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
研華ESG願景是由企業本身願景「智能地球的推手」出發,考量企業核心競爭力、重點發展策略,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我們立志以AI+IoT核心技術與智能解決方案,協助實現SDG 7, 13中的能源效率改善、建築與製造節能、物流/零售低碳等目標;透過研華的開放創新環境、物聯網平台與解決方案的教育普及,我們回應SDG4優質教育與17夥伴關係促進的目標。
研華2025願景宣言(ESG)及
所主要對應之SDGs

研華重大主題之目標與管理方針
資訊安全管理 | |
---|---|
資訊安全管理 | |
資訊安全管理 |
研華為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資訊安全議題涉及公司營運穩定、產品安全等層面,對於研華的品牌價值,員工、客戶及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而言極為重要。此外,金管會也修法明確規定上市櫃公司對於資安的要求,一旦發生重大資安事件時,需要對外發布重大訊息。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本公司參考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制訂的網路安全框架 2.0(Cyber Security Framework (CSF) 2.0),規劃資安管理策略,其框架有六大關鍵功能:識別、防護、偵測、回應、復原與治理,主要是針對企業遭受攻擊的各個階段,也就是事前(識別和防護)、事中(偵測和回應),以及事後(復原),所需採取的措施進行管控。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承諾維護資訊安全,持續監控資安管理成效,減少資訊安全事故之發生,以保障公司與客戶之利益。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資訊安全的正面衝擊,供應鏈的資訊安全在科技業日趨重要,公司強化資訊安全的努力,可提高客戶對於公司的信心,並加強企業整體風險管理及因應營運風險時的韌性。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資訊安全受到侵害對企業營運產生的負面衝擊,包括機密資訊外洩、系統服務中斷等,將對公司造成聲譽損害、業務及客戶流失、法律訴訟等風險等。 應對負面衝擊的行動措施如下:
|
2024 年的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的目標達成狀況 |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綠色設計與產品永續責任 |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
衝擊描述 | |
衝擊描述 |
研華視綠色設計與產品永續為風險與機會,面對嚴格法規與市場需求,短期需強化研發以克服技術門檻,中長期則推動供應鏈轉型,提升競爭力並創造環境與經濟效益。 正面衝擊:
負面衝擊: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行動:
|
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利害關係人議合 | |
利害關係人議合 |
|
創新機制 | |
---|---|
創新機制 | |
創新機制 |
研華以「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Enabl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作為公司願景,並在這個策略之下,系統性的投入產品與技術、商業創新,以及與生態夥伴共創共榮的機制。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依據2015年所定義願景以及「AIoT物聯網發展藍圖」,研華將AIoT定調為未來產業成長的引擎,並透過各種創新手段,將公司從工業電腦廠商轉型成為提供工業物聯網端到雲整體解決方案到技術供應商與服務商。研華目前對於產品、技術、事業、學界合作等,約包括三大類六個項目的創新機制。 2025年研華決心成為Edge Computing & Edge AI領域的領導品牌,並在邊緣智能系統、智慧製造、能源與公共事業、智能醫療、智能零售與服務五大領域引領全球的創新。創新機制鎖定產品、技術、事業、學界合作等面向進行發展。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將創新管理由流程推動,再提升到企業發展的層級,並以此為新興商機發展的重要做法。策略性的將外部策略合作與共創(co-creation)的理念,對潛在的外部合作夥伴做積極溝通,促進創新提案的多元化與執行彈性,以掌握AIoT產業發展中的機會。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技術風險與失敗可能性,新技術或創新機制在導入過程中可能面臨技術失敗或市場接受度低的風險,造成資金和時間的浪費。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的做法如下: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去年無設定目標/ 2024年關鍵成就說明: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2030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研華對上述創新機制的成效,主要透過定期的內部檢討與外部驗證來評估,從事業群季度與年度營運審視,觀察新產品上市速度、營收成長與專利成果,並將檢討結果回饋至IMAX-C、EBO、TSU與產學合作計畫中,持續追蹤及優化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成熟度;同時也參與重要國際獎項及產業競賽,以外部榮譽和市場口碑檢驗研華的創新水準,確保業務與技術創新的方向能真正帶來正面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創新策略與方向,與董事會層級的SDC(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Committee)決策連結;創新議案的評估,引入外部專精的學者與顧問;計劃的執行,則運用與新創企業、或學校研究機構的共創(co-creation),或生態系相關廠商的策略合作與投資。公司內部則橫向串聯投資單位、策略單位、創新管理、事業單位的產品與研發單位等,共同投入創新與共創的工作。 |
循環經濟 | |
---|---|
循環經濟 | |
循環經濟 |
研華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為企業願景,通過資源循環減少廢棄物及碳足跡,更一步思考廢棄物如何由直線處理轉變至封閉式永續循環,增進環境永續性及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產品生產對環境的衝擊,並加強產品的節能、永續材料的使用等環境永續面向,提高產品的環境效益及競爭力。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本公司願為環保貢獻最大之努力,達到生產零污染的目標,克盡地球公民責任,致力企業永續發展。研華承諾推動綠色經營,實施綠色產品設計、污染預防、廢棄物管理及綠色採購,與客戶、供應商和外包協力廠商合作,共同建立從設計、製造到產品運送與服務之綠色供應鏈,落實節能、減排、資源持續運用與循環經濟。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推行循環經濟可提升產品資源使用效益、減少非再生資源使用,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廢棄物並提升產品的環境友善及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及產品碳足跡,提高產品的環境效益及競爭力。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無法跟上綠色產品的趨勢,降低產品的環境效益及競爭力,長期可能造成搶購原生資源及原物料,增加採購量及廢棄物清除處理支出,也直接影響企業聲譽及品牌形象。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永續智能解決方案 |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研華永續智能解決方案布局在各領域,諸如:智慧工廠、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機器人應用等領域。近年,研華更導入AI智能運用,攜手生態系夥伴加速AI邊緣運算落地百工百業。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以永續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在智慧工廠、智慧交通、健康醫療、能源管理、智慧倉儲等領域帶來便利及提升效率的正面經濟影響;尤其在全球大缺工或台灣人口老化的浪潮之下,自動化轉型勢在必行及有助補充人力缺口,正向促進經濟面的轉型。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智慧化及AI化的確將取代部分勞動人力,此為所帶來相應之社會衝擊。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2024年永續智能營收占比目標為41%,實際成果為55.6%
(註:2024年計算參考EU Taxonomy指標,以減緩氣候變遷與增加氣候調適兩個指標,計算研華永續智能解決方案投入對前述兩領域有貢獻者。)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57% 營收來自銷售於永續用途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62% 營收來自銷售於永續用途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在研華可能帶來的社會就業衝擊,研華採取的減緩措施為投入產業人才培育,諸如物聯網產學合作、物聯網產學實習專案、物聯網教育線上認證課程等。致力縮短學用落差,為世界帶來更多物聯網創新人才。相關物聯網產學教育內容,可參考3.3物聯網應用推廣與教育 來自投資人及客戶關切產品永續性的表現,研華也因此主動議和節能減碳實績、目標、路徑圖等,並將議和成果轉呈有關單位,納入諸如產品永續性之提升、加速產品碳足跡揭露等等。 |
客戶與夥伴共創 | |
---|---|
客戶與夥伴共創 | |
客戶與夥伴共創 |
研華為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致力於提供卓越的產品與服務。客戶滿意度直接影響公司品牌價值、長期市場競爭力及客戶黏著度,並涉及利害關係人(如員工、客戶、股東及合作夥伴)的利益,故維持良好的客戶關係可提升研華企業競爭力;優質的夥伴關係,則可提升物聯網產業整體的創造力。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研華承諾維持高水準客戶服務,並持續監測客戶滿意度指標,以提升客戶體驗並確保公司永續經營。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在正面影響上,研華以生態系連結及共創精神,持續以本業優勢做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在社會面向上,遠距醫療、健康醫療以物聯智能減少醫療成本、提升醫療精準度。在經濟面向上,於生產活動的效率與效能改善、AI科技的運用上,可大幅提升工業生產水平。
在環境面向上,透過設備監控與大量的感知元件佈署,將有效降低能耗與環境污染等。近年更因新能源的發展,研華亦涉足充電樁、新能源等事業。在各領域與客戶及生態系合作夥伴聯手邁向永續。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在此議題中潛在的負面衝擊為研華之品牌形象與商譽可能受到非有形損害。如客戶滿意度不佳,市場流失風險可能提升,進而影響公司營收。面對客戶服務不佳,亦可能引發客戶投訴與法律糾紛。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的作為,可參考客戶滿意度調查的行動方案,經由客戶滿意度調研了解負面影響,進而要求相關權責人採取補救行動、或啟動正向預防關懷機制及辦理各區客戶滿意度良性競爭。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經銷商經營:
客戶滿意度調查:
客戶連結體驗:
數位服務升級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經銷商經營:
數位服務升級:
客戶滿意度調查: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經銷商經營:
數位服務升級:
客戶滿意度調查: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數位服務升級:
客戶滿意度調查: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數位服務升級:
客戶滿意度調查: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研華會按既有溝通管道,持續收集、關注及回應主要利害關係人,客戶及合作夥伴的建議;此主題暫無對利害相關人或環境、經濟、社會造成重大負面衝擊,故無採取補救措施 |
供應鏈永續管理 | |
---|---|
永續供應鏈管理 | |
永續供應鏈管理 |
研華身為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供應鏈議題攸關營運韌性與供應鏈穩定,同時影響產品品質、品牌價值及公司長期競爭力。對於員工、客戶、供應商及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而言,永續供應鏈是實踐共同成長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石。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承諾推動永續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商遵循研華《供應商行為準則》政策,持續提升勞動人權、職場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商業道德及管理系統之績效,共同構建責任供應鏈,減少風險並促進永續發展。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永續供應鏈的正面衝擊在於推動供應鏈的永續轉型能有效降低環境污染、職業安全以及勞動人權等風險,並進一步提升整體供應鏈在環境與經濟層面的效益。研華通過建立負責任且透明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增強外部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的信任,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永續供應鏈的負面衝擊可能來自供應商造成的環境污染、職業安全及勞動人權問題,這些問題將削弱研華的品牌價值,並且,供應商在進行永續轉型過程中可能造成採購價格上升,亦可能造成交期拉長、品質不穩等問題,這些將對產品成本帶來壓力。此外,部分供應商不符合永續標準時,需要更換或重新評估供應鏈,進而可能帶來短期內的營運不穩及資源浪費,影響公司的營運穩定性。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2024 目標 100% 達成: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供應商及承攬商: 研華每年度對供應商進行評鑑,面向包含品質、採購、ESG永續管理等範疇,並不定期舉行供應商大會與供應商交流,亦持續進行供應商培育與訓練,提供供應商資源,與供應鏈協同發展,合作驅動創新技術孵化及新材料應用進行永續報告書揭露,針對供應鏈議題進行充分進行說明,以利利害相關人可充分了解。 |
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 | |
---|---|
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 | |
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 |
致力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及有效利用能資源,戮力達成公開承諾之減碳目標,以確保環境保護與企業永續發展共存共榮。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職業安全與衛生 | |
---|---|
職業安全與衛生 | |
職業安全與衛生 |
研華重視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妥善管理職安衛不僅能保護工作者的安全與健康,更會影響公司的運營效率和聲譽。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本公司願為職業安全與衛生貢獻最大之努力,達到職場零職災、健康全照護的目標,克盡地球公民責任,致力企業永續發展。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可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實施有效的安全衛生措施,顯著減少工傷和職業病的發生率,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士氣;同時也可以提升企業聲譽及品牌形象。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管理不當的狀況下,也可能造成負面效果,如:如資產損失導致成本上升、員工反感、工作效率降低、影響企業聲譽等。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人才培育與發展 | |
---|---|
人才培育與發展 | |
人才培育與發展 |
研華致力於打造一個促進員工成長與潛能發揮的學習環境,從新人訓練到經營管理能力的養成,提供全方位的訓練資源,支持員工於職涯各階段穩健發展。透過「研華學院」四大學院(管理、專業、通識、新人)以及數位學習平台,員工可依個人職涯需求靈活選擇課程,強化職能、深化專業,實現自我成長。為彰顯對人才發展的重視,公司人資最高主管同時也是董事會成員,直接參與相關策略制定。同時,為推動全球人才的培育,公司亦將教育訓練指標列入海外主要事業單位高階主管的ESG KPI之中,強調永續與人才發展的結合。 |
管理策略 | |
管理策略 |
每年透過O&PR(Organization & People Review)與績效評估制度,整合公司策略與個人發展規劃,系統性掌握員工潛力與發展需求,並結合晉升、職務輪調、訓練課程等多元資源,建構完整的人才培育機制。此策略有助於提升組織效能,並強化領導梯隊的持續發展與接班佈局。 |
政策或承諾 | |
政策或承諾 |
研華員工發展宣言: 研華承諾以員工為本,持續投入人才發展資源,營造自主管理與學習的文化。公司不僅重視員工個別職涯目標的實現,也積極傳承經營理念與核心價值,培育兼具專業與領導力的人才,確保企業與員工共同邁向永續成長。 |
正面衝擊 | |
正面衝擊 |
研華將人才培育與發展視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基石,透過系統化機制與豐富資源,為公司與員工帶來以下正面效益:
|
負面衝擊 | |
負面衝擊 |
若未積極進行人才培育與發展,可能對企業造成以下潛在風險與負面影響,為此,研華採取對應處理方案避免造成負面衝擊。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目標達成:
![]()
備註: 1. 2024 年 e-Learning 達成率略有下降,主因在疫情過後員工學習參與型態轉向多元,實體課程參與比例增加。
|
2025 年目標 | |
2025 年目標 |
備註: 1. 因應疫情後人才發展趨勢轉向線上與實體並行,2025 年相關目標依此進行調整,以更貼近實際培訓參與情況。
|
2030 年目標 | |
2030 年目標 |
備註:因應疫情後人才發展趨勢轉向線上與實體並行,2030 年相關目標依此進行調整,以更貼近實際培訓參與情況。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優秀人才的招募是企業成長動能之一,研華打造極具特色的Elite系列招募專案,以「Right People on the Bus」為核心,邀請高度契合與認同企業精神的優秀人才加入,期許透過此計畫加入之正職員工、能順利適應企業文化,達到80%以上之留任率,並於考核績效上有優於平均的展現。
此外,為了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並支持企業的長期發展,研華學院設立了四大學院架構,分別為管理學院、專業學院、通識學院及新人學院。這些學院專注於不同領域的學習需求,涵蓋員工的不同職涯階段與發展方向。以下說明各學院的重點行動方案: 1. 管理學院:高階、中階與基層管理能力培養
2. 專業學院:技能深化 為加速數位轉型並提升研華的核心競爭力,研華啟動專業學院,針對 AI 技術與企業成長策略進行深度培訓,確保關鍵人才的培養與內部應用。同時,透過系統性的人才發展計畫,協助員工因應數位化變革,減緩產業轉型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組織與員工的共同成長。
3. 通識學院:DEI文化的推動 3.1 DEI文化的推動 研華積極推動多元共融文化並開設系列課程與活動,旨在提升員工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度,強化職場中的協作與信任。
為因應全球環境變遷與產業轉型趨勢,研華持續推動多元永續課程,包括綠色產品創新、循環再生經濟、低碳製造轉型等主題,藉此減緩氣候與產業轉型所可能帶來的衝擊。課程內容涵蓋多個面向,如高階主管ESG策略、ESG通識素養、碳管理、生物多樣性等,藉由全員參與,強化組織永續意識與行動力。 4. 新人學院:快速融入與職涯啟動 為協助新人快速融入研華並提升職涯發展,「一日新人訓」ACE Camp(Advantech Culture Experience Camp)將全面提升,除了介紹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及願景使命,透過主管的職涯經驗分享幫助新人理解公司價值,同時加入團隊活動與園區探索,促進跨部門連結,增強對企業環境的認識。此外,整合Workday系統,讓主管與新人即時追蹤學習進度與試用期考核結果,確保新人發展符合預期。導入學長姐機制,由經驗豐富的主管同仁擔任輔導員,協助新人更快適應工作環境。搭配試用期考核制度,結合線上必修課程,確保新人能迅速發揮價值。透過這些機制,研華致力於提供新人溫暖且高效的學習體驗,協助他們快速融入並與公司共同成長,邁向永續未來。 5. 數位學習推動:提升平台效能與課程參與成效
為提升數位學習效能與員工使用體驗,研華於2024年啟動e-Learning優化計畫,針對研華學院四大學院(管理、專業、通識、新人)課程進行全面盤點與重新分類。對於內容過時或參與率偏低的課程進行下架,並重建核心通識與法規課程,同時導入系統自動指派機制,依據員工職務屬性指派必修內容,提升學習的即時性與精準性。 |
有效性評估 | |
有效性評估 |
為確保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措施與永續目標之有效性,人力資源部門每季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各部門各項指標目標之設定與進度追蹤,並針對執行成效進行說明與檢視。透過持續性的評估與調整機制,強化目標導向管理,確保相關行動方案能有效落實並持續精進,提升整體永續管理成效。 此外,研華學院的學習與發展計劃致力於達成長期的業務目標與員工成長。為了確保各項學習方案的效果與實際影響,我們採用了 Kirkpatrick 四階層學習成效評估模型,該模型有助於衡量培訓計劃的成功與效益,並進行持續的優化與改進。具體評估層級如下: L1 反應 (Reaction):透過滿意度調查,確保課程設計符合學員需求,提升學習體驗。
![]() 【綜合評估與優化】 根據以上四個層級的評估結果,研華學院將進行全面回顧與反思,並根據實際需求對課程進行調整與優化。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反饋循環,研華學院將持續致力於提升人才培訓的影響力,並確保其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持續為員工和企業創造價值。 【對應目標的衡量方式】
1. 線上學習參與率: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的使用紀錄與課程完成率資料,定期檢視達成進度。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
永續報告範疇與認證
報告書編輯原則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研華科技)發行2024 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對利害關係人及社會大眾透明公開呈現本公司在治理、環境,和社會面相關策略、管理方針、實踐成果,和未來希望進步的方向。本報告書於2025 年8 月出版,年度重點工作依據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Universal Standards 2021 參考(Reference) 選項、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特定產業應揭露永續指標( 行業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 之行業準則( 適用類別:Hardware)、AA1000 作為報導原則。
報告邊界與範疇
本報告書的邊界包含重要營運據點及主要廠區,為:研華台灣瑞光、陽光、林口( 合稱為 ACL)與研華昆山 (Advantech Kunshan ManufacturingCenter, AKMC)。海外營運據點揭露範疇包含:Advantech Corporation (ANA)、Advantech EuropeB.V.(AEU)、Advantech Japan Co.,Ltd(AJP)、Advantech KR Co.,Ltd (AKR)、北京研華興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ACN)。上述據點之製造產能佔全研華科技製造產能 100%,合併營收佔全集團92.8%、員工人數佔總員工人數 94.8%。
本報告書揭露上述營運據點及主要廠區永續資訊,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之相關內容為自願性揭露,說明該主體投入 ESG 業務在報導期間之成效。本報告書涵蓋範疇之任何的數據範疇調整或數據邊界差異,將在報告書各章節相關文述或圖表中註明。而研華年報為配合國際會計準則 (IFRS),涵蓋範圍為研華科技及其關係企業,與本永續報告書邊界有所區別。合併財務報表中有列出的公司,僅部分包括在本次報導的公司清單中。本報導邊界範疇可參閱本報告書附錄三,清單中有標註星號者為本報告書之邊界及範疇。
報告書保證
本報告書由獨立第三方單位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查證作業, 符合AA1000AS* 第二類型高度保證等級之要求、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UniversalStandards 2021 參考(Reference) 選項、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特定產業應揭露永續指標( 行業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SASB 準則( 行業別:Hardware) 進行報告。保證聲明書附於本報告書附錄。
報告書確信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中華民國確信準則3000 號「非屬歷史性財務資訊查核或核閱之確信案件」,針對所選取之關鍵績效指標執行進行獨立有限確信(limited assurance),有限確信報告附於本報告書附錄。確信指標參見附錄:GRI、SASB、確信指標索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