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目標及重大主題

願景、目標與策略

2020年9月,研華運作2025願景工作坊並訂定2025年願景宣言,其中ESG即為其中一項重要願景。研華ESG願景宣言:「重視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議題;落實利他共益,成為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



研華ESG願景是由企業本身願景「智能地球的推手」出發,考量企業核心競爭力、重點發展策略,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我們立志以AI+IoT核心技術與智能解決方案,協助實現SDG 7, 13中的能源效率改善、建築與製造節能、物流/零售低碳等目標;透過研華的開放創新環境、物聯網平台與解決方案的教育普及,我們回應SDG4優質教育與17夥伴關係促進的目標。

研華2025願景宣言(ESG)及
所主要對應之SDGs

研華重大主題之目標與管理方針

資訊安全管理
資訊安全管理
資訊安全管理

研華為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資訊安全議題涉及公司營運穩定、產品安全等層面,對於研華的品牌價值,員工、客戶及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而言極為重要。此外,金管會也修法明確規定上市櫃公司對於資安的要求,一旦發生重大資安事件時,需要對外發布重大訊息。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本公司參考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制訂的網路安全框架 2.0(Cyber Security Framework (CSF) 2.0),規劃資安管理策略,其框架有六大關鍵功能:識別、防護、偵測、回應、復原與治理,主要是針對企業遭受攻擊的各個階段,也就是事前(識別和防護)、事中(偵測和回應),以及事後(復原),所需採取的措施進行管控。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承諾維護資訊安全,持續監控資安管理成效,減少資訊安全事故之發生,以保障公司與客戶之利益。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資訊安全的正面衝擊,供應鏈的資訊安全在科技業日趨重要,公司強化資訊安全的努力,可提高客戶對於公司的信心,並加強企業整體風險管理及因應營運風險時的韌性。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資訊安全受到侵害對企業營運產生的負面衝擊,包括機密資訊外洩、系統服務中斷等,將對公司造成聲譽損害、業務及客戶流失、法律訴訟等風險等。

應對負面衝擊的行動措施如下:

  • 部署多層次縱深防禦架構,如防火牆、端點防護、特權帳號管理、雙因子認證等防護機制
  • 持續檢測及監控資安風險,並建立資安事件監控、回應與處理機制
  • 重要系統實施3-2-1資料備份,並建立異地備援機制
  • 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提升整體資訊安全成熟度
  • 持續辦理資安宣導活動,加強人員資安意識
2024 年的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的目標達成狀況
  • Microsoft 安全分數超過 70%
  • 資安風險評級分數達 78
  • 關鍵應用系統可用性達 99.9%
  • 辦理員工資安宣導課程,完成率為91.7%
  • 執行社交工程郵件測試,總部通過率為84.3%,海外子公司通過率77.4%
  • 每季寄發資安電子報,並舉辦研華全球IT部門之資安競賽活動
  • 總部、台灣導入上網安全過濾目標涵蓋率達100%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資安風險評級分數達 80
  • 歐洲、北美及中國地區資訊作業完成 ISO 27001:2022 版標準轉版驗證
  • 日本及新加坡導入上網安全過濾目標涵蓋率達100%
  • 總部及台灣區導入零信任網路存取NAC目標涵蓋率超過80%
  • 持續擴大部署弱點修補工具於IT機房內之主機系統,目標涵蓋率超過80%
  • 資安管理dashboard系統上線,集中監控台灣/中國/北美/歐洲四大區域重要資安指標
  • Azure雲端環境資安分數超過65%
  • 中國昆山與台灣重要據點完成雙網路計劃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研華全球導入上網安全過濾及零信任網路存取
  • 資安風險評級分數高於同業標準,評級分數維持不低於85
  • 全球廠區作業取得ISO 27001新版標準驗證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總部IT機房維運、骨幹網路及林口廠區OT維運完成ISO 27001:2022新版標準轉版
  • 導入整合了網路安全和存取控制的雲端架構SASE(Security Access Service Edge),提升使用互聯網的安全和效能
  • 強化數位資產管理機制,掌握研華全球的資安風險予以改善,並瞭解委外第三方供應商的安全狀況
  • 著手自行開發資安管理dashboard系統,於2024年底前完成初步測試及階段功能目標
  • 針對產品資安成立Security Committee,定期召開會議檢討相關議題及追蹤工作進度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持續提升 Microsoft 安全分數達到 70%
  • 導入資安風險評級工具並持續監控資安風險狀況,採取因應改善措施,逐步提升資安風險評級分數至 78
  • 總部通過第三方驗證公司之外部稽核,維持導入範圍內作業符合 ISO/IEC 27001:2022 標準要求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員工:提供資安必修線上課程並須完成測驗。
  • 客戶:回覆客戶的問卷及稽核,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供應商及承攬商:所有供應商須填寫資安管理聲明書,主要元件及系統服務供應商須完成資安風險自評表及定期進行資安查核。
  • 股東與投資機構:透過公司年報及永續報告書揭露公司提升資安的重大行動方案及成果。
  • 合作夥伴:通報並合力解決產品資安議題。
  • 政府 / 公協會 / 媒體:回覆政府單位及相關公協會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綠色設計與產品永續責任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 研華響應SDG 9(永續工業與基礎設施)及SDG 12 (責任消費與生產),從產品原料、設計、製造到環境管理,制定目標並導入標準,致力降低環境衝擊,生產環境友善產品
衝擊描述
衝擊描述

研華視綠色設計與產品永續為風險與機會,面對嚴格法規與市場需求,短期需強化研發以克服技術門檻,中長期則推動供應鏈轉型,提升競爭力並創造環境與經濟效益。


正面衝擊:
  • 提升企業形象:低碳產品形塑研華永續形象,滿足國際市場對環境永續的需求,增強低碳市場行銷及拓展客戶。
  • 落實產品碳足跡計算:透過碳足跡透明化,並結合供應鏈合作達成減碳目標,有效應對各地區環保法規與碳減排要求,並提升綠色商機競爭力助於拓展市場。
  • 綠色產品創新與永續原料應用:藉由建立綠色供應鏈、選擇環保材料、優化物流及減少廢棄物,有效提升品牌價值實現長期優勢。

負面衝擊:
  • 供應鏈風險:因財務困難、自然災害、政治因素或氣候事件中斷供應,影響生產計劃與交付時效,進而導致客戶信任下降與市場競爭力削弱。同時可能因應節能減碳需求調整,在原物料增加成本與管理複雜性。
  • 研發與技術風險:綠色產品認證與低碳技術研發需投入高成本與長時間,受認證標準差異與技術不確定性影響,延誤上市並削弱市場競爭力。同時可能因使用合規材料影響設計成本。
  • 上市後銷售衝擊:綠色產品認證與低碳技術研發的高成本與延遲,導致上市後面臨市場接受度低、收入依賴風險增加,削弱品牌競爭力與銷售表現。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行動:
  • 導入綠色包材與綠色設計,建立綠色包材供應鏈,並建立機構件再生料供應鏈及專屬料號分類規則,定期審查供應鏈材料環保認證。
  • 節能關鍵零組件選用成本由採購與零件管理單位統一選用及採購增加共用性與降低成本。
  • 建立內部節能標準,以硬體節能設計與節能軟體開發導入x86架構系統以符合節能減碳趨勢與要求。
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研華產品設計標準:以綠色物料(低鹵要求)及產品節能設計持續投入綠色設計研發,提升友善環境產品涵蓋率。
  • 提高再生材料的應用比例,也設定綠色設計產品使用再生材料(塑膠/金屬)目標。綠色包材更落實減量設計達到各面向的減碳成效,展現研華對環境永續的堅定承諾。
  • Energy Star目標設定:選定合適產品線進行設計導入。
  • 節能SW Utility導入產品設計:擴展特定產品線導入Windows x86產品,提升節能產品涵蓋率。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綠色設計委員會:由專案流程管理部召集相關部門,共同制定標準、執行與管理,依據國際趨勢修訂研華綠色生態化設計標準準則
  • 定期檢視與調整:ESG-Environment小組每雙周檢討目標進展,確保執行與策略有效性。
  • 外部專業支援:邀請顧問與講師輔導,確保內部流程符合政策與法規發展。
利害關係人議合
利害關係人議合
  • 資訊揭露與溝通:透過多元管道蒐集利害關係人意見,確保透明度。
  • 永續議題評估:分析營運衝擊與風險,鑑別重大議題並優先因應。
  • 年度報告與驗證:每年發布永續報告書,並接受外部驗證單位查證。
  • 持續內外部溝通:強化綠色設計與永續責任的落實與成果。


創新機制
創新機制
創新機制

研華以「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Enabl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作為公司願景,並在這個策略之下,系統性的投入產品與技術、商業創新,以及與生態夥伴共創共榮的機制。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依據2015年所定義願景以及「AIoT物聯網發展藍圖」,研華將AIoT定調為未來產業成長的引擎,並透過各種創新手段,將公司從工業電腦廠商轉型成為提供工業物聯網端到雲整體解決方案到技術供應商與服務商。研華目前對於產品、技術、事業、學界合作等,約包括三大類六個項目的創新機制。

2025年研華決心成為Edge Computing & Edge AI領域的領導品牌,並在邊緣智能系統、智慧製造、能源與公共事業、智能醫療、智能零售與服務五大領域引領全球的創新。創新機制鎖定產品、技術、事業、學界合作等面向進行發展。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將創新管理由流程推動,再提升到企業發展的層級,並以此為新興商機發展的重要做法。策略性的將外部策略合作與共創(co-creation)的理念,對潛在的外部合作夥伴做積極溝通,促進創新提案的多元化與執行彈性,以掌握AIoT產業發展中的機會。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 創新推動是公司精益求精、長期經營的重要策略,同時也是投資技術與知識的展現,增加研發與開拓新事物的競爭能力。
  • 對於AIoT應用的解決方案,代表了可以用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手段,去滿足各種工業與商業情境的需求,例如製程優化良率提升可減少浪費、降低能耗等正面影響。
  • 對標到應用情境的創新方案,更可以直接解決是事業經營或使用者的困擾,例如自助結帳的物聯網系統,可以減輕產業人力不足問題,也幫助消費者完成更簡便的消費體驗。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技術風險與失敗可能性,新技術或創新機制在導入過程中可能面臨技術失敗或市場接受度低的風險,造成資金和時間的浪費。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的做法如下:

  • 推動內部業務創新與新事業孵化:3.2.2創新產品與技術
  • 成立技術核心委員會,推動技術共享與標準化:3.2.2創新產品與技術
  • 推動開放式創新與產學合作:3.2.1業務創新與新興商業機會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去年無設定目標/ 2024年關鍵成就說明:

  • IMAX-C等機制已運行多年,定期且系統化的針對創新產品與事業策略進行提案對話,以及在研發上進行部門的技術創新討論,為創新機制的基石。
  • 新商機創新發展的部分,延續2023年Vote for 2030活動,針對6大主題進行新機評估流程。其中因應全球機器人應用蓬勃發展,成立AS&R(Autonomous Systems & Robotics)事業群
  • 2023-2024年起全面啟動Sector driven行業驅動之策略變革,組織方面成立iSystem、 iAutomation、Service IoT、Embedded IoT四大sector,鎖定不同應用市場,同時強化區域業務組織與渠道管理能量,進一步加速產品創新與應用落地。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透過內部新興商機議題徵詢平台,蒐集10-20個提案,並啟動新商機管理機制,進一步進行相關市場調研、內外部資源集結、產品與商業模式開發。
  • 學研以及新創企業的創新合作目標為10個計劃。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持續投入創新機制,擴大質與量的目標。
  • 連結產業中更多的生態系合作夥伴,建立強韌的創新與共創模式。
2030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2030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基於新興商機管理的既有機制與目標,具體導入資源並加速創新提案的育成。
  • 加強與外部專家顧問的連結,針對新興的創新議題,有效分析其價值與可行性,在完整資訊與專家意見的指導下,完備執行面的資源考量與推動計劃。
  • 透過內部新興商機議題徵詢平台引導企業內部創新文化
  • 透過AI技術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優化資源使用,降低環境負擔。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研華對上述創新機制的成效,主要透過定期的內部檢討與外部驗證來評估,從事業群季度與年度營運審視,觀察新產品上市速度、營收成長與專利成果,並將檢討結果回饋至IMAX-C、EBO、TSU與產學合作計畫中,持續追蹤及優化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成熟度;同時也參與重要國際獎項及產業競賽,以外部榮譽和市場口碑檢驗研華的創新水準,確保業務與技術創新的方向能真正帶來正面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創新策略與方向,與董事會層級的SDC(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Committee)決策連結;創新議案的評估,引入外部專精的學者與顧問;計劃的執行,則運用與新創企業、或學校研究機構的共創(co-creation),或生態系相關廠商的策略合作與投資。公司內部則橫向串聯投資單位、策略單位、創新管理、事業單位的產品與研發單位等,共同投入創新與共創的工作。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

研華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為企業願景,通過資源循環減少廢棄物及碳足跡,更一步思考廢棄物如何由直線處理轉變至封閉式永續循環,增進環境永續性及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產品生產對環境的衝擊,並加強產品的節能、永續材料的使用等環境永續面向,提高產品的環境效益及競爭力。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 訂定循環策略,從新產品設計之初即以減少廢棄物及碳足跡的綠色產品及綠色生產過程為主要策略。
  • 廢棄物管理導入UL2799管理模式,優先推動廢棄物減量方案、須處置之廢棄物先以回收及再利用等方式提升轉化回收率,將資源再利用效益達最大化,無法再利用之廢棄物才會考慮採取焚化、掩埋..等處理方式。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本公司願為環保貢獻最大之努力,達到生產零污染的目標,克盡地球公民責任,致力企業永續發展。研華承諾推動綠色經營,實施綠色產品設計、污染預防、廢棄物管理及綠色採購,與客戶、供應商和外包協力廠商合作,共同建立從設計、製造到產品運送與服務之綠色供應鏈,落實節能、減排、資源持續運用與循環經濟。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推行循環經濟可提升產品資源使用效益、減少非再生資源使用,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廢棄物並提升產品的環境友善及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及產品碳足跡,提高產品的環境效益及競爭力。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無法跟上綠色產品的趨勢,降低產品的環境效益及競爭力,長期可能造成搶購原生資源及原物料,增加採購量及廢棄物清除處理支出,也直接影響企業聲譽及品牌形象。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所採取的行動如下:

  • 積極推動再生原物料導入生產製程中
  • 優先進行綠色採購,採購具有環保、節能、節水、綠建材標章為主
  • 廢棄物導入UL2799管理模式,以追求資源永續利用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再生原物料導入公司產品設計評估。
  • 將原焚化塑膠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處理方式,林口廠區提高15%。
  • 林口廠區推動採買綠色採購,如:環保標章產品、再生塑膠粒製品等,金額為新台幣1億700萬。
  • 研華主要營運據點及生產產區2024年委外處理的事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為90%,焚化處置率為10%,掩埋處置為0。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金牌設計產品使用再生原物料機構外殼比例依材質分別達到再生塑膠30%、再生金屬10%
  • 林口廠區及昆山廠區廢棄物轉化率達90%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金牌設計產品使用再生原物料機構件比例依材質分別達到再生塑膠50%、再生金屬20%(鋼材)/80%(鋁材)
  • 研華全球廠區廢棄物轉化率達90%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制定永續原物料政策與啟動推動計畫,逐步導入再生原物料於指定機種。
  • 使用UL2799管理模式,確實盤查公司內廢棄物的減量、回收及再利用狀況。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永續原物料計畫於永續發展委員會SDC進行進度說明及報告,並由委員提供建議
  • 廢棄物轉化率透過定期的計算,確認廢棄物減量、回收及再利用成效,並於環安衛管理審查委員會進行進度匯報。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員工:政策放入員工教育訓練課程,並請HR列入必修線上課程,不定期宣導及稽查廢棄物分類情況。
  • 客戶:回覆客戶的問卷及稽核,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供應商及承攬商:2024年針對一階供應商進行供應商大會,並在會議上提及永續管理與目標理念,推動供應商與研華共同執行循環經濟相關專案。
  • 股東與投資機構:透過公司年報及永續報告書揭露成果。
  • 合作夥伴:回覆合作夥伴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政府 / 公協會 / 媒體:回覆政府單位及相關公協會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永續智能解決方案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研華永續智能解決方案布局在各領域,諸如:智慧工廠、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機器人應用等領域。近年,研華更導入AI智能運用,攜手生態系夥伴加速AI邊緣運算落地百工百業。
研華承諾將永續理念納入事業單位新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的策略藍圖中。諸如:產品永續責任、擴大相關產品部門(環保與能源、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環境監測)目標,擴大研華永續智能解決方案影響力。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以永續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在智慧工廠、智慧交通、健康醫療、能源管理、智慧倉儲等領域帶來便利及提升效率的正面經濟影響;尤其在全球大缺工或台灣人口老化的浪潮之下,自動化轉型勢在必行及有助補充人力缺口,正向促進經濟面的轉型。
永續當道的同時,研華的iEMS系列解決方案,在全球淨零發展的趨勢下,助力業者有效監管能資源資料,幫助企業洞察碳排熱點,以制定有效節能減排行動,帶來正向環境影響。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智慧化及AI化的確將取代部分勞動人力,此為所帶來相應之社會衝擊。
應對負面衝擊的方式,請參考3.3物聯網應用推廣與教育。研華從物聯網人才培育著手,讓人力非AI或科技浪潮下的犧牲品,而是培育善用科技之人才,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貢獻。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年永續智能營收占比目標為41%,實際成果為55.6%
(註:2024年計算參考EU Taxonomy指標,以減緩氣候變遷與增加氣候調適兩個指標,計算研華永續智能解決方案投入對前述兩領域有貢獻者。)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57% 營收來自銷售於永續用途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62% 營收來自銷售於永續用途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建立清楚永續產品研發與設計發展藍圖及提高產品整合度。參考永續相關指標,將適用性高者納入研華既有綠色產品及相關營運活動規範,逐步提升永續性。
  • 建立生態系合作夥伴,透過合作夥伴、供應鏈夥伴的價值與技術優勢,提供使用者更佳的價值,創造研華、生態系夥伴、客戶(企業或個人)、地球共榮與永續。
  • 持續關注國內外永續相關法規發展,及產品或解決方案相關永續指標、認證或技術發展,納入發展方向。
  • 啟動永續原物料三項產品試行方案,探索再生塑料、再生金屬導入產品之減碳績效,並量產化及樹立研華綠色企業的形象。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定期檢視來自智慧能源管理方案、智慧工廠方案、智慧遠距醫療、智慧農業方案、智慧教育方案、智慧交通及智慧物流等的營收。
  • 各事業群設有月度、季度、年度檢核機制以定期檢視戰略、計畫、庫存、營收、毛利、淨利率等營收狀況。
  • 持續有定期會議檢核綠色產品進度,並制訂有年度目標,以了解綠色產品在四大面向之進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在研華可能帶來的社會就業衝擊,研華採取的減緩措施為投入產業人才培育,諸如物聯網產學合作、物聯網產學實習專案、物聯網教育線上認證課程等。致力縮短學用落差,為世界帶來更多物聯網創新人才。相關物聯網產學教育內容,可參考3.3物聯網應用推廣與教育

來自投資人及客戶關切產品永續性的表現,研華也因此主動議和節能減碳實績、目標、路徑圖等,並將議和成果轉呈有關單位,納入諸如產品永續性之提升、加速產品碳足跡揭露等等。



客戶與夥伴共創
客戶與夥伴共創
客戶與夥伴共創

研華為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致力於提供卓越的產品與服務。客戶滿意度直接影響公司品牌價值、長期市場競爭力及客戶黏著度,並涉及利害關係人(如員工、客戶、股東及合作夥伴)的利益,故維持良好的客戶關係可提升研華企業競爭力;優質的夥伴關係,則可提升物聯網產業整體的創造力。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 將客戶視為夥伴,以共創機制與客戶共同經營市場
  • 精進通路經銷管理、優化全球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技術服務平台,並提供更多元的線上培訓課程
  • 確保客戶隱私受到完善保護,並確保客戶於疫情期間權益不受損失
  • 我們承諾專注在物聯網本業的發展,並且持續投資物聯網平台及解決方案
  • 改善客戶反饋機制:透過客戶滿意度調查與AI分析以及內部溝通串聯提升回應速度。
  • 降低客戶不滿風險:透過數據收集,及時調整產品與服務。
  • 提升服務品質:強化技術支持團隊,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
  • 強化內部競爭機制:未來評估舉辦RBU客戶滿意度評比,提高內部服務意識。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研華承諾維持高水準客戶服務,並持續監測客戶滿意度指標,以提升客戶體驗並確保公司永續經營。
將客戶視為夥伴,以共創機制與客戶共同經營市場

  • 精進通路經銷管理、優化全球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技術服務平台,並提供更多元的線上培訓課程
  • 確保客戶隱私受到完善保護
  • 我們承諾專注在物聯網本業的發展 , 並且持續投資物聯網平台及解決方案。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在正面影響上,研華以生態系連結及共創精神,持續以本業優勢做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在社會面向上,遠距醫療、健康醫療以物聯智能減少醫療成本、提升醫療精準度。在經濟面向上,於生產活動的效率與效能改善、AI科技的運用上,可大幅提升工業生產水平。
在環境面向上,透過設備監控與大量的感知元件佈署,將有效降低能耗與環境污染等。近年更因新能源的發展,研華亦涉足充電樁、新能源等事業。在各領域與客戶及生態系合作夥伴聯手邁向永續。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在此議題中潛在的負面衝擊為研華之品牌形象與商譽可能受到非有形損害。如客戶滿意度不佳,市場流失風險可能提升,進而影響公司營收。面對客戶服務不佳,亦可能引發客戶投訴與法律糾紛。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的作為,可參考客戶滿意度調查的行動方案,經由客戶滿意度調研了解負面影響,進而要求相關權責人採取補救行動、或啟動正向預防關懷機制及辦理各區客戶滿意度良性競爭。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經銷商經營:
  • 【2022年】2022 年未訂目標 / 2022 年達成狀況如下
    1. 新簽約經銷夥伴數量佔比達 15%。尊選經銷夥伴數量占比達 18% 。
    2. 依據經銷夥伴類型不同設計客製化產品教育訓練清單,針對新興國家區域
    3. 試行推廣,成功邀請近 40 家經銷夥伴參與本線上培訓計劃。
  • 【2023年】目標達成
    1. 尊選經銷夥伴家數占比達總數量 21%
    2. 2023 年新興國家共 13 家經銷夥伴完成課程並考核通過。韓國在地化課程完成上線導入,日本基礎課程完成,進階課程分階段導入
    3. 舉辦超過 4 場研華全球夥伴會議,吸引來自全球 60 個國家,總計超過6,500 位研華客戶和夥伴參加
  • 【2024年】部分目標達成
    1. 2024 全球經銷商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 -9.6%,雖然整體CSF營收狀況不如預期,但仍略優於研華整體2024大盤 (-9.9% GR),無法達標原本設定的GR 14%亦受到大盤整體影響
    2. 尊選經銷夥伴與行業專屬經銷夥伴總家數佔整體數量比例為46%
    3. 舉辦海內外Sector Focused Partner Conference/Advantech ADF共計12場,近3000位行業專注夥伴與會參加

客戶滿意度調查:
  • 【2022年】未設目標
    客戶滿意度調查方法為針對各區域銷售金額累計占比前 80% 的客戶,向臺灣地區共 325 家,大陸地區共 102 家、北美地區共 134 家、歐洲地區共 187 家客戶,總共 748 家客戶進行抽樣調查,此調查的覆蓋率為 60.76%,回收率為 32.89%,客戶滿意程度的平均分數為 92.66 分。
  • 【2023年】目標達成
    抽樣之客戶營收占總營收比 76.73%、客戶滿意度評分93.16 分
  • 【2024年】目標達成
    抽樣之客戶營收占總營收比81.37(%)、客戶滿意度評分平均93.15分。

客戶連結體驗:
  • 【2022年】未設目標
    1. 舉辦 Advantech Connect 全球共計 76 場論壇,上傳 Video-on-Demand 影片共計 299 支,觀看次數 72,771 次,影片分享次數為 1,899 次。
    2. 研華透過 eStore 與 IoTMart 滿足直接銷售客戶購買需求,以優化客戶購物體驗與縮短人工步驟為主軸。
  • 【2023年】目標達成
    官方網站端與客戶入口端點滿意度計集68,748筆客戶反饋,平均滿意度為4.03 分,滿意度三分以上約99%
  • 【2024年】目標達成
    1. 官方網站端與客戶入口端點滿意度計收集63,532筆,平均為4.057分,滿意度三分以上約99%。
    2. 2024 A-Connect回放觀看人數達 19,324 人次。

數位服務升級
  • 【2022年】未設目標
    1. 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逐步雲端化,2022 年以 Taiwan 與 AInterCon 區域導入雲端平台 Salesforce Sales Cloud。
    2. 實行歐洲區 CRM Salesforce CPQ 報價功能導入,實現 CRM 與報價功能的合併,減少業務操作平台以及提升客戶資料同步的即時性
  • 【2023年】目標達成
    1. 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雲端導入日本分公司與韓國分公司
    2. 行銷自動化系統,從自行研發之地端系統平台轉往雲端應用
    3. 達成:2023 年完成日本、韓國、巴西分公司導入 Salesforce Sale Cloud
    4. 達成:2023 年將專案註冊模組 Version 2.0 導入歐洲市場,即時同步完整CRM資料,進一步打破數據孤島
    5. 提升 Salesforce平台資安風險評分近 20%,有效防範網絡釣魚、憑據填充和帳戶侵權等攻擊
  • 【2024年】目標達成
    1. 整合總部與北美分公司之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提升業務效率、一致化管理。達成狀況:此次合併專案順利於2024年5月完成,大幅提升業務效率與一致化管理,不僅優化內部作業流程,還降低操作風險。這數位升級任務不僅強化數據安全與客戶資料保護,更顯示我們對透明公司治理的堅持。
    2. 將與歐洲指定合作夥伴展開 Salesforce PRM運行計畫,提供全新顧客體驗,包括客戶電子合約 DocuSign 簽署、產品與行銷資訊查找、專案註冊與返點機制,預期培養潛在商機、提升重要合作夥伴溝通效率取代Email 作業,並於返點機制預期能豐富CRM 下游客戶資料。達成狀況:達成,2024年與歐洲指定合作伙伴(約20家經銷伙伴)展開伙伴關係管理營運系統計畫,使用Salesforce PRM平台,提供全新顧客體驗,包括客戶電子合約 DocuSign 簽署、產品與行銷資訊查找。另專案註冊與返點機制,也同時將在2025年完成施作,並陸續進一步提供給經銷伙伴使用。預期往返溝通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外,資訊也將變得更為通透即時,共同經營之合約、專案、訂單也將能在專案平台上共同作業。
    3. 墨西哥分公司導入 Salesforce Sales Cloud,以提升客戶資訊安全與隱私權保護。達成狀況: 墨西哥分公司已於2024年10月遷移完成,並100%啟用多因素身份驗證,確保所有用戶在存取客戶資料時皆通過嚴格身份認證,進一步有效提升數據安全,體現ESG策略中對數據保護的承諾。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經銷商經營:
  • 發展”尊選經銷夥伴”與“行業專屬經銷夥伴”總計家數佔整體數量比例超過50%,2025年業績成長率超過10%
  • 擴大線上培訓認證專案,全球累計突破100家經銷夥伴,超過500人完成專屬之培訓認證課程

數位服務升級:
  • 以Salesforce平台為核心中樞,全面推動雲端化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並將ASEAN區域與澳洲的分公司轉移至新系統,使海外分公司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這一策略不僅有助於實現數據管理的標準化與透明化,提升資料安全性與決策效率,進一步落實公司治理的最佳實踐。
  • 於歐洲推行Salesforce PRM,提供70%合作夥伴全新顧客體驗,包括客戶電子合約DocuSign簽署、產品與行銷資訊查找、專案註冊與返點機制

客戶滿意度調查:
  • 抽樣之客戶營收占總營收比85(%)以上
  • 客戶滿意度評分平均92分以上
  • 建立VIP(KA)客戶滿意度收集/拜訪機制(3家客戶)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經銷商經營:
  • 全球經銷渠道之整體營收將持續擴展、目標突破美金650百萬或CAGR超過10%;重點發展行業專注領域的經銷夥伴與尊選經銷夥伴,兩者營收貢獻與數量佔比皆超過五成

數位服務升級:
  • 將供應鏈管理導入Salesforce一環,並整合前線作業與備貨管理等關鍵流程。將能夠實現訂單處理、庫存監控和物流管理的即時數位化與透明化,預期提升運營效率,同時降低資源浪費和碳排放,進而落實環境保護與公司治理的目標。
  • 在CRM中全面實現客戶360視角,整合各系統和互動數據,讓業務團隊能夠全方位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精準與個性化的服務。此舉不僅能夠促進客戶滿意度提升,還在數據透明與決策優化上為研華在公司治理層面提供堅實支撐。

客戶滿意度調查:
  • 抽樣之客戶營收占總營收比85(%)以上、客戶滿意度評分平均93分以上
  • 建立全球客戶滿意度標竿機制,確保長期競爭力。
  • 深化ESG承諾,確保透明與永續客戶服務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數位服務升級:
  • 總部與北美分公司Salesforce整體環境整併專案將於2024年五月左右完成系統合併,完成兩系統合併,將涉及技術評估、數據遷移、系統配置,以及用戶培訓,以提高跨地區業務協同作業的效率,實現數據共享與業務流程的標準化
  • 提供歐洲合作夥伴一站式的產品和行銷資訊查找平台、以及專案註冊與返點機制的開發,致力於提供合作夥伴更便捷、更高效的協同體驗,進而提升顧客滿意度和銷售成效

客戶滿意度調查:
  • 以EDM頁面形式透過Mailbee系統,數據分析即時改善。
  • 優化供應鏈管理,確保產品交付準時性。
  • 強化客戶關懷機制,設立VIP(KA)專屬服務。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數位服務升級:
  • 與Salesforce合作成為B2B產業的客戶案例與成功故事,揭露於Salesforce全球網站中,具體展示研華運用Salesforce平台所創造的商業價值與雲端體驗,不僅展現我們在數位轉型與創新上的成就,更藉此讓客戶、合作夥伴及經銷通路深入了解研華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方面的永續實踐。
  • 設有定期進度檢閱機制,包含部門內週會監管落地執行進度及季度Quarterly Business Review,以確保與公司策略轉型方向一致。

客戶滿意度調查:
  • 透過客戶滿意度每年的分數,評估客戶滿意度改善幅度。
  • 設立定期內部稽核機制,確保服務標準落實。
  • 未來評估透過外部機構進行獨立審查,驗證客戶滿意度管理效能。
  • 客戶滿意度調查的結果與改善行動紀錄,依進行年度管理審查,設立定期內部稽核機制(年度一次),確保服務標準落實,並做對外揭露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研華會按既有溝通管道,持續收集、關注及回應主要利害關係人,客戶及合作夥伴的建議;此主題暫無對利害相關人或環境、經濟、社會造成重大負面衝擊,故無採取補救措施



供應鏈永續管理
永續供應鏈管理
永續供應鏈管理

研華身為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供應鏈議題攸關營運韌性與供應鏈穩定,同時影響產品品質、品牌價值及公司長期競爭力。對於員工、客戶、供應商及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而言,永續供應鏈是實踐共同成長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石。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 優化供應鏈核心競爭力
  • 強化供應鏈永續韌性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承諾推動永續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商遵循研華《供應商行為準則》政策,持續提升勞動人權、職場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商業道德及管理系統之績效,共同構建責任供應鏈,減少風險並促進永續發展。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永續供應鏈的正面衝擊在於推動供應鏈的永續轉型能有效降低環境污染、職業安全以及勞動人權等風險,並進一步提升整體供應鏈在環境與經濟層面的效益。研華通過建立負責任且透明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增強外部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的信任,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永續供應鏈的負面衝擊可能來自供應商造成的環境污染、職業安全及勞動人權問題,這些問題將削弱研華的品牌價值,並且,供應商在進行永續轉型過程中可能造成採購價格上升,亦可能造成交期拉長、品質不穩等問題,這些將對產品成本帶來壓力。此外,部分供應商不符合永續標準時,需要更換或重新評估供應鏈,進而可能帶來短期內的營運不穩及資源浪費,影響公司的營運穩定性。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所採取的行動如下:
1. 建立供應商永續評估機制:透過問卷、現場稽核等方式,定期評估供應商的環境與社會表現,以及溯源供應商資訊,並將永續指標納入採購決策。
2. 建立供應鏈分級管理策略:對戰略供應商進行較高密度的議和,如簽署行為準則、進行能力建設及相關協助供應商轉型計畫等;而非戰略供應商則透過篩選與評估方式進行簡化管理。
3. 建立應變與備援計劃:對高風險供應商設立備援來源,降低單一依賴風險,以及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提早預防斷料或違規事件。
4. 內部治理與跨部門整合:組織內部設立專責供應鏈永續管理小組,整合採購、品質、法務與ESG部門資源,將永續目標納入內部KPI,提升內部重視程度與執行力。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目標 100% 達成:
  • 一階供應商 100% 符合研華供應商行為準則
  • 戰略供應商100%不使用衝突礦產
  • 擴大年度ESG稽核範疇達一階供應商77.5%,達成60%目標
  • 100%完成重要供應商缺失改善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一階供應商 100% 符合研華供應商行為準則
  • 戰略供應商 100% 不使用衝突礦產
  • 擴大年度ESG稽核範疇達一階供應商60%
  • 100% 完成重要供應商缺失改善
  • 高碳排供應商100%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一階供應商 100% 符合研華供應商行為準則
  • 戰略供應商 100% 不使用衝突礦產
  • 擴大年度 ESG 稽核範疇達一階供應商80%
  • 100% 完成重要供應商缺失改善
  • 戰略供應商100%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請供應商簽屬並遵循「研華供應商行為準則」
  • 每年執行供應商衝突礦產盡職調查符合 OECD 的第三方機制
  • 定期進行高風險供應商鑑別,並進行稽核與輔導作業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根據設定的管理方針目標,每年評估達成情形 (KPI) 是否較前一年度進步,作為管理精進的方式
  • 參考 DJSI 和標竿同業之供應鏈管理最佳實務做法,每年提出精進提案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供應商及承攬商:

研華每年度對供應商進行評鑑,面向包含品質、採購、ESG永續管理等範疇,並不定期舉行供應商大會與供應商交流,亦持續進行供應商培育與訓練,提供供應商資源,與供應鏈協同發展,合作驅動創新技術孵化及新材料應用進行永續報告書揭露,針對供應鏈議題進行充分進行說明,以利利害相關人可充分了解。



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
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
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

致力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及有效利用能資源,戮力達成公開承諾之減碳目標,以確保環境保護與企業永續發展共存共榮。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 導入能源管理系統,提升能源效率
  •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設定更具雄心之科學減碳目標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 通過並承諾2030年達成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
  • 通過加入RE100倡議並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 訂定2050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 2025年完成更具挑戰性的SBT減碳目標(1.5°C 路徑)設定,以展現減碳決心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 減少碳排放:透過逐步完成精確識別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及排放量,制定減碳目標
  • 降低運營成本:透過能源管理系統導入、能源政策實施、目標設定及節能專案實行等等方式,達成降低能耗及營運成本之目的
  • 降低能源衝擊:透過各營運據點佈局再生能源,不僅逐步達成RE100目標,還能降低對外部再生能源的依賴,進一步控制並減少營運成本
  • 提升企業形象:透過加入RE100、CDP等倡議及設定SBT目標,除顯示研華淨零決心外,也可以提升國際企業形象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 營運與財務成本增長: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管理、能源管理系統的建置、設備汰換以及再生能源設備的建置與採購等可能使營運成本上升
  • 能源轉型風險:綠電採購量未達預期可能導致RE100目標延遲,延長公司能源轉型期程
  •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所採取的行動如下,詳細資訊可以參考本報告書4.3.2:
    - 提升能源管理效能:研華運用公司內部的iEMS系統進行能源監控與分析,以提升能效。同時,導入ISO 50001進行全面能源管理,針對冰水主機、實驗室設備、生產設備及空調系統等核心能源設備實施節能計劃,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 擴大再生能源投資:研華積極投資再生能源,主要生產據點通過建置自設太陽能板、推動魚電共生太陽能發電等措施,並結合綠電憑證購買與直接向電力供應商採購綠電,確保達成RE100目標。同時,透過制定具體的短期、中期及長期綠電投資計劃,確保逐步提高再生能源比例,推動公司永續發展。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2024年公司整體單位營收溫室氣體排放較2023年下降4.9%,較2019年SBT基準年下降28.0%
  • 2024年CDP氣候變遷問卷評比獲得B List
  • 2024年擴大於日本AJMC和韓國AKSC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及ISO 14064-1查證
  • 2024年研華台灣及昆山廠持續取得ISO50001認證
  • 2024年美國據點開始使用再生能源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再生能源目標:持續提升研華全球RBU再生能源使用達20%
  • 溫室氣體目標:研華公司整體單位營收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較2019年下降36%
  • 能源減量目標:辦公室人均用電較2024年減少3%;生產據點單位工時用電量較2024年減少5%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再生能源目標:台灣、昆山再生能源使用達50%
  • 溫室氣體目標:範疇一、二碳密集度下降60%; 範疇三產品使用碳密集度下降49%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 除台灣及昆山廠外,各據點逐步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並透過能源KPI設定、利用iEMS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監控及提升能源效率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
  • 透過提升再生能源使用量,降低範疇二排放量,並逐步達成RE100目標,目前有使用再生能源的區域包含中國、美國及歐洲據點
  • 透過逐步擴大溫室氣體盤查及ISO14064-1查證範圍,提升集團碳數據掌控程度。2024年增加進行海外子公司(AJMC及AKSC)的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範疇 1,2)
  • 於2024-2025年執行更具挑戰性的SBT減碳目標(1.5°C 路徑)設定,以展現減碳決心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透過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導入、能源KPI設定及定期能源會議控管各據點能源管控情形
  • 透過ISO 14064-1查證確保各據點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之可信度
  • 透過報告書AA1000查證作業提升能源使用數據之可信度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員工:提供執行溫室氣體盤查相關人員進行內、外部相關教育訓練。此外,亦每季針對內部員工發送研華ESG永續電子報,以提升內部員工的永續認知
  • 客戶:回覆客戶的問卷及稽核,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供應商及承攬商:針對部分供應商進行實地稽核,以深入了解其溫室氣體管理執行情況。我們亦舉辦供應商大會,不僅闡述研華對供應商在溫室氣體管理方面的期待,還提供免費溫室氣體盤查的資源與管道。此外,研華預計自2025年起,將根據供應商分級結果,提供多元的教育訓練與研討會資源,以協助供應商持續精進永續管理能力
  • 股東與投資機構:透過永續報告書及研華官方網站揭露公司永續績效
  • 合作夥伴:回覆合作夥伴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政府/公協會/媒體:回覆政府單位及相關公協會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職業安全與衛生
職業安全與衛生
職業安全與衛生

研華重視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妥善管理職安衛不僅能保護工作者的安全與健康,更會影響公司的運營效率和聲譽。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 強化教育訓練,建構職安衛文化
  • 實施危害鑑別程序及評估潛在風險
  • 降低潛在風險的危害性,發展機會的有效性
  • 增加各廠辦巡檢力度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本公司願為職業安全與衛生貢獻最大之努力,達到職場零職災、健康全照護的目標,克盡地球公民責任,致力企業永續發展。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可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實施有效的安全衛生措施,顯著減少工傷和職業病的發生率,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士氣;同時也可以提升企業聲譽及品牌形象。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管理不當的狀況下,也可能造成負面效果,如:如資產損失導致成本上升、員工反感、工作效率降低、影響企業聲譽等。
研華應對負面衝擊所採取的行動如下:

  • 主要生產廠區皆建立並通過ISO 45001管理系統驗證
  • 提供職安衛必修教育訓練並須完成測驗,並不定期舉辦職安衛相關講座及說明會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 重大職災發生件數為 0
  • 無因工安事件而遭主管機關開罰/裁罰的紀錄
  • 外部稽核無重大缺失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重大職災發生件數為 0
  • 主要生產廠區建立並通過ISO 45001管理系統驗證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重大職災發生件數為 0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2024 年關鍵行動方案或計畫
  • 總部(台灣林口廠區)導入火災營運持續計畫專案,透過情境模擬及演練,提高應變能力。
  • 擴大編列緊急應變小組,規劃定期緊急疏散演練,熟悉緊急應變計畫、逃生動線、點名等程序。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 透過安衛風險鑑別,鑑別出風險較高之作業,同時提出可行之管理方案進行改善,並督促方案改善完成,確認其有效性。
  • 通過第三方驗證公司之外部稽核,維持導入範圍內作業符合ISO 45001: 2018 標準要求。
  • 總部(台灣) 每季舉辦職安衛管審會議並邀請總經理及營運長參加。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員工:提供職安衛必修線上課程並須完成測驗,並不定期舉辦職安衛相關講座及說明會,內部溝通暢行。
  • 客戶:回覆客戶的問卷及稽核,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供應商及承攬商:所有供應商須填寫環安衛承諾書,針對需要進廠施工廠商進行危害告知教育訓練及稽查。
  • 股東與投資機構:透過公司年報及永續報告書揭露公司職安衛績效。
  • 合作夥伴:回覆合作夥伴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 主管機關:接受政府單位之詢問,並視需求提供相關佐證紀錄。


人才培育與發展
人才培育與發展
人才培育與發展

研華致力於打造一個促進員工成長與潛能發揮的學習環境,從新人訓練到經營管理能力的養成,提供全方位的訓練資源,支持員工於職涯各階段穩健發展。透過「研華學院」四大學院(管理、專業、通識、新人)以及數位學習平台,員工可依個人職涯需求靈活選擇課程,強化職能、深化專業,實現自我成長。為彰顯對人才發展的重視,公司人資最高主管同時也是董事會成員,直接參與相關策略制定。同時,為推動全球人才的培育,公司亦將教育訓練指標列入海外主要事業單位高階主管的ESG KPI之中,強調永續與人才發展的結合。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每年透過O&PR(Organization & People Review)與績效評估制度,整合公司策略與個人發展規劃,系統性掌握員工潛力與發展需求,並結合晉升、職務輪調、訓練課程等多元資源,建構完整的人才培育機制。此策略有助於提升組織效能,並強化領導梯隊的持續發展與接班佈局。

政策或承諾
政策或承諾

研華員工發展宣言: 研華承諾以員工為本,持續投入人才發展資源,營造自主管理與學習的文化。公司不僅重視員工個別職涯目標的實現,也積極傳承經營理念與核心價值,培育兼具專業與領導力的人才,確保企業與員工共同邁向永續成長。

正面衝擊
正面衝擊

研華將人才培育與發展視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基石,透過系統化機制與豐富資源,為公司與員工帶來以下正面效益:
1.強化員工職場競爭力:藉由新人訓練、職能強化、管理與經營能力等課程,持續提升員工專業能力與領導潛力。
2.促進個人與組織共同成長:結合O&PR年度組織與人才盤點機制,協助員工清晰職涯規劃與發展方向,實現個人成就與組織目標雙贏。
3.建立正向企業文化:鼓勵員工主動學習、自我驅動,形塑學習型組織,提升整體組織適應力與韌性。
4.降低營運風險與成本:透過內部培育關鍵人才,有效減少外部招募成本與離職風險,提升人力資源運用效率。
5.無負面影響於環境與人權:目前的人才發展行為不對經濟、環境或人權構成負面衝擊,符合負責任經營的原則。

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若未積極進行人才培育與發展,可能對企業造成以下潛在風險與負面影響,為此,研華採取對應處理方案避免造成負面衝擊。

負面衝擊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2024 年目標達成狀況 目標達成: 2024 達成狀況

備註: 1. 2024 年 e-Learning 達成率略有下降,主因在疫情過後員工學習參與型態轉向多元,實體課程參與比例增加。
2. Global APEX 晉升表現優秀的理級以上主管。
3. 2024 年研華將 LEAP Workout 專案名稱調整為 Global APEX 專案。

2025 年目標
2025 年目標
  • e-Learning全球員工(間接員工)參與率達75%
  • 實體課程滿意度4分(滿分5分) 、實體參與率達90%
  • Global APEX 晉升成果達40%

備註: 1. 因應疫情後人才發展趨勢轉向線上與實體並行,2025 年相關目標依此進行調整,以更貼近實際培訓參與情況。
2. 2024 年研華將 LEAP Workout 專案名稱調整為 Global APEX 專案。Global APEX 晉升表現優秀的理級以上主管。
3. 為提升線上學習參與度及未來能力、學習趨勢,將從平台優化、不同職類學習地圖建立及 AI 學院課程規劃三方面著手,強化學習動機與資源導入。

2030 年目標
2030 年目標
  • e-Learning全球員工(間接員工)參與率達80%
  • 實體課程滿意度4分(滿分5分) 、實體參與率達95%
  • Global APEX 晉升成果達40%

備註:因應疫情後人才發展趨勢轉向線上與實體並行,2030 年相關目標依此進行調整,以更貼近實際培訓參與情況。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2024 年度關鍵行動方案或計劃 優秀人才的招募是企業成長動能之一,研華打造極具特色的Elite系列招募專案,以「Right People on the Bus」為核心,邀請高度契合與認同企業精神的優秀人才加入,期許透過此計畫加入之正職員工、能順利適應企業文化,達到80%以上之留任率,並於考核績效上有優於平均的展現。
此外,為了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並支持企業的長期發展,研華學院設立了四大學院架構,分別為管理學院、專業學院、通識學院及新人學院。這些學院專注於不同領域的學習需求,涵蓋員工的不同職涯階段與發展方向。以下說明各學院的重點行動方案:

1. 管理學院:高階、中階與基層管理能力培養
  • 高階管理:企業經營架構轉型輔導方案
    為協助企業進行經營架構轉型,研華主辦「CST (Corporat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專案工作坊」,旨在為高階主管提供策略規劃及問題解決的架構。該課程專注於幫助Sector團隊制定系統性、完整的方案計劃,並協助高層主管針對企業轉型挑戰進行深入探討與解決。
  • 中階管理:向下管理
    中階管理者的重點是向下管理,即如何有效地帶領團隊,激勵下屬,使其發揮最大潛能。為此,研華導入向下管理高爾夫實戰訓練課程,透過實際的情境演練,幫助中階主管掌握如何處理複雜的團隊動態,並有效地發揮管理效能,讓整個團隊達成企業目標。
  • 基層管理:教練式輔導
    基層主管主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管理團隊並有效帶領員工。此階段,研華導入教練式輔導課程,強調如何透過教練式輔導技巧,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幫助基層主管提升其管理能力。
  • 潛力人才培訓計劃:Global APEX Program
    研華持續深化 Advantech People of Excellence (APEX) Program,並擴大為Global APEX Program,以培養海內外高潛力領導者與專業人才為核心目標,透過研華核心能耐的學習與實務關鍵議題提案,強化人才的策略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以IoT Automation Sector為例,透過Global APEX Program凝聚共識、聚焦策略與行動方案,成功帶動該事業群下半年營收較上半年成長 9.6%。此外,為確保學員能夠在未來職涯中持續深化,將與 IDP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個人發展計畫) 連結,篩選出具高潛質的學員,為其設計個人化成長路徑,並透過 Mentoring 與 Coaching 機制,確保學員持續發展的深度與實用性。透過這樣的長期培育機制,Global APEX Program 將成為企業關鍵人才發展的強力推手,為未來領袖奠定堅實基礎。
    備註:2024 年研華將 LEAP Workout 專案名稱調整為 Global APEX 專案。

2. 專業學院:技能深化

為加速數位轉型並提升研華的核心競爭力,研華啟動專業學院,針對 AI 技術與企業成長策略進行深度培訓,確保關鍵人才的培養與內部應用。同時,透過系統性的人才發展計畫,協助員工因應數位化變革,減緩產業轉型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組織與員工的共同成長。

  • AI學院與認證課程
    AI技術人才培養:研華與外部單位合作,推出系統性的AI認證課程,提供員工學習最新AI技術,並在完成課程後參加認證考試,獲得證照以提升專業競爭力。
    Gen AI內部競賽:透過內部競賽激發員工在業務上的創新應用,鼓勵員工運用生成式AI技術提升業務效率、降低成本或創新產品。
    內部AI社群:打造員工交流AI、生成式 AI(GenAI)與 IT 技術應用的互動空間,提供同仁一個互助、學習、共創的場域,推動公司 AI 能力整體躍升。
  • M&A學院建置
    強化併購與投資能力:為支持企業成長,M&A (Merge & Acquisition) 學院啟動並提供專業培訓,提升團隊在併購交易、投資評估及策略佈局等方面的能力。
  • 研華中國 (ACN) 技術論壇:研華中國每年舉辦技術論壇,推動內部技術討論與跨部門合作,打破技術壁壘,提升整體研發效率。

3. 通識學院:DEI文化的推動
3.1 DEI文化的推動

研華積極推動多元共融文化並開設系列課程與活動,旨在提升員工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度,強化職場中的協作與信任。

  • 無意識偏見課程:透過「認識無意識偏見,打造友善職場環境」課程,幫助主管識別並減少偏見的影響,從而創建更為包容與平等的工作環境。
  • 跨文化溝通培訓講座:研華舉辦跨文化溝通與管理講座,旨在提升主管員工的跨文化協作能力,尤其是對來自不同背景同事的理解與尊重,這對於多國籍團隊尤其重要。
3.2 提升全員永續共識

為因應全球環境變遷與產業轉型趨勢,研華持續推動多元永續課程,包括綠色產品創新、循環再生經濟、低碳製造轉型等主題,藉此減緩氣候與產業轉型所可能帶來的衝擊。課程內容涵蓋多個面向,如高階主管ESG策略、ESG通識素養、碳管理、生物多樣性等,藉由全員參與,強化組織永續意識與行動力。


4. 新人學院:快速融入與職涯啟動

為協助新人快速融入研華並提升職涯發展,「一日新人訓」ACE Camp(Advantech Culture Experience Camp)將全面提升,除了介紹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及願景使命,透過主管的職涯經驗分享幫助新人理解公司價值,同時加入團隊活動與園區探索,促進跨部門連結,增強對企業環境的認識。此外,整合Workday系統,讓主管與新人即時追蹤學習進度與試用期考核結果,確保新人發展符合預期。導入學長姐機制,由經驗豐富的主管同仁擔任輔導員,協助新人更快適應工作環境。搭配試用期考核制度,結合線上必修課程,確保新人能迅速發揮價值。透過這些機制,研華致力於提供新人溫暖且高效的學習體驗,協助他們快速融入並與公司共同成長,邁向永續未來。


5. 數位學習推動:提升平台效能與課程參與成效

為提升數位學習效能與員工使用體驗,研華於2024年啟動e-Learning優化計畫,針對研華學院四大學院(管理、專業、通識、新人)課程進行全面盤點與重新分類。對於內容過時或參與率偏低的課程進行下架,並重建核心通識與法規課程,同時導入系統自動指派機制,依據員工職務屬性指派必修內容,提升學習的即時性與精準性。
透過平台優化與資源整合,主管與員工可即時掌握學習進度與培訓成果,進一步提升學習管理效率。整體優化行動亦有助於提升平台使用率與課程參與度,為2025年e-Learning目標的穩健達成奠定基礎。

有效性評估
有效性評估

為確保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措施與永續目標之有效性,人力資源部門每季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各部門各項指標目標之設定與進度追蹤,並針對執行成效進行說明與檢視。透過持續性的評估與調整機制,強化目標導向管理,確保相關行動方案能有效落實並持續精進,提升整體永續管理成效。

此外,研華學院的學習與發展計劃致力於達成長期的業務目標與員工成長。為了確保各項學習方案的效果與實際影響,我們採用了 Kirkpatrick 四階層學習成效評估模型,該模型有助於衡量培訓計劃的成功與效益,並進行持續的優化與改進。具體評估層級如下:

L1 反應 (Reaction):透過滿意度調查,確保課程設計符合學員需求,提升學習體驗。
  • 工具與方法: 課後回饋問卷、滿意度調查、課程評價指標
  • 關鍵指標: 學員對課程內容的滿意度、課程設計是否符合學習需求、學員對講師及學習方式的評價。
L2 學習 (Learning): 透過測驗與實作評估,確認學員是否成功掌握關鍵知識與技能。
  • 工具與方法: 課後測驗、實作評估、學習日誌、案例討論
  • 關鍵指標: 學員在知識測驗中的表現、技能掌握程度、實作評估結果。
L3 行為 (Behavior): 追蹤學員是否能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工作場景,轉化為行動力。
  • 工具與方法: 主管回饋、行為觀察、部屬反饋 (前後測)
  • 關鍵指標: 員工在工作中是否開始應用所學的領導技巧、員工績效改變、跨部門協作的提升。
L4 結果 (Results): 分析培訓對業務績效、人才發展的影響,確保學習真正創造價值。
  • 工具與方法: 關鍵議題的落實、KPI 指標追蹤、員工晉升與發展進程
  • 關鍵指標: 員工績效改善、業務指標達成、員工留任率、人才晉升與發展情況。

有效性評估

【綜合評估與優化】

根據以上四個層級的評估結果,研華學院將進行全面回顧與反思,並根據實際需求對課程進行調整與優化。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反饋循環,研華學院將持續致力於提升人才培訓的影響力,並確保其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持續為員工和企業創造價值。


【對應目標的衡量方式】

1. 線上學習參與率: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的使用紀錄與課程完成率資料,定期檢視達成進度。
2. 實體課程滿意度與參與率:整合L1反應層級的回饋問卷數據及出席紀錄進行追蹤。
3. Global APEX晉升成果:以L4結果層級中「人才晉升與發展情況」作為主要指標,並搭配IDP機制。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受到此重大議題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及研華所採取的行動
  • 員工:提供專業訓練課程,課後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每年透過績效面談與O&PR制度蒐集意見與發展需求,並依據績效評估規劃個人發展計畫,作為持續改善訓練成效與學習資源配置的依據。
  • 客戶:針對企業客戶提供產品應用、解決方案導入等教育訓練,協助提升操作效能與整體服務體驗,並透過問卷回饋了解滿意度與後續學習需求。
  • 供應商:定期辦理供應商大會,針對研華永續政策、作業流程與合作規範進行說明與交流,強化其對品質、環安與永續要求之理解與執行力,促進合作夥伴共同成長。


永續報告範疇與認證

報告書編輯原則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研華科技)發行2024 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對利害關係人及社會大眾透明公開呈現本公司在治理、環境,和社會面相關策略、管理方針、實踐成果,和未來希望進步的方向。本報告書於2025 年8 月出版,年度重點工作依據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Universal Standards 2021 參考(Reference) 選項、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特定產業應揭露永續指標( 行業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 之行業準則( 適用類別:Hardware)、AA1000 作為報導原則。

報告邊界與範疇

本報告書的邊界包含重要營運據點及主要廠區,為:研華台灣瑞光、陽光、林口( 合稱為 ACL)與研華昆山 (Advantech Kunshan ManufacturingCenter, AKMC)。海外營運據點揭露範疇包含:Advantech Corporation (ANA)、Advantech EuropeB.V.(AEU)、Advantech Japan Co.,Ltd(AJP)、Advantech KR Co.,Ltd (AKR)、北京研華興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ACN)。上述據點之製造產能佔全研華科技製造產能 100%,合併營收佔全集團92.8%、員工人數佔總員工人數 94.8%。

本報告書揭露上述營運據點及主要廠區永續資訊,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之相關內容為自願性揭露,說明該主體投入 ESG 業務在報導期間之成效。本報告書涵蓋範疇之任何的數據範疇調整或數據邊界差異,將在報告書各章節相關文述或圖表中註明。而研華年報為配合國際會計準則 (IFRS),涵蓋範圍為研華科技及其關係企業,與本永續報告書邊界有所區別。合併財務報表中有列出的公司,僅部分包括在本次報導的公司清單中。本報導邊界範疇可參閱本報告書附錄三,清單中有標註星號者為本報告書之邊界及範疇。

* 備註:在本報告書部分文述及圖表呈現中採用企業代號縮寫,如前 述 ACL、AKMC、ANA、AEU、AJP、AKR、ACN 等, 其縮寫所對應的全稱可參考「報告邊界與範疇」中之描述。文述及圖表中如有出現 RBU 字眼,指的是 Regional business unit,意 即 AKMC、ANA、AEU、AJP、AKR、ACN。文述及圖表中如有出現總部字眼,指的是研華台灣瑞光、陽光、林口( 合稱為ACL)。如有資訊重編,亦在相關章節處說明。

報告書保證

本報告書由獨立第三方單位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查證作業, 符合AA1000AS* 第二類型高度保證等級之要求、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UniversalStandards 2021 參考(Reference) 選項、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特定產業應揭露永續指標( 行業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SASB 準則( 行業別:Hardware) 進行報告。保證聲明書附於本報告書附錄。

備註:AA1000AS,為英國Accountability 組織所發佈永續發展當責性原則AA1000 保證標準,為國際上目前主要針對企業永續報告書進行查證的標準之一。

報告書確信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中華民國確信準則3000 號「非屬歷史性財務資訊查核或核閱之確信案件」,針對所選取之關鍵績效指標執行進行獨立有限確信(limited assurance),有限確信報告附於本報告書附錄。確信指標參見附錄:GRI、SASB、確信指標索引表。